畜牧业作为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传统畜牧业正逐步向智能化、信息化转型。农业农村部《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》提到:引导发展规模养殖智能化,按需集成环境精准调控、生长信息监测、疫病智能诊断防控等技术,推广精准饲喂等智能装备。
这些技术装备不仅打破了传统养殖的时空限制,更构建起高效、精准、可靠的养殖管理机制,能够实现畜禽生长全周期的精细化监测与智能化管控,为畜牧养殖企业降本增效、提升品质、保障安全提供坚实的数字化支持,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1
传统畜牧养殖场依赖人工巡检记录养殖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,存在成本高、效率低、发现异常不及时等问题,难以快速响应异常情况。
养殖场内温湿度传感器、空气质量监测仪、喂料机、喷淋设备、风机等产生大量数据,类型多样且分散,导致查找整理困难,影响决策效率。
多养殖场管理混乱
规模化畜牧养殖企业往往拥有多个养殖场,分布在不同地区,数据共享不足,导致管理混乱,难以评估各养殖场的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。

全天候监测养殖舍内的温度、湿度、氨气浓度、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,形成可视化数据报表和曲线图,为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。
建立养殖设备的数据看板,记录设备位置分布、数量类型、运行状态、告警频率、维护记录等信息,便于设备管理和维护。
设置告警阈值,自动监测环境参数异常和设备故障,通过微信、短信、邮件等多种方式通知管理人员,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理。
支持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养殖设备,如风机启停、喷淋开关等,实现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,避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。
接入养殖场的多个摄像头监控画面,实现养殖舍、饲料库、消毒室等场景的同屏监控,直观了解养殖环境、设备状态、动物行为和人员工作情况。
将多个养殖场的数据集中管理,分类统计环境参数、告警分布等信息,有助于积极运用数据分析手段,挖掘数据价值,为安全高效的养殖工作提供决策支持。
通过搭建畜牧养殖场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系统,能够实现养殖环境的精准调控、畜禽生长的全周期监测、饲料投喂的科学管理等目标,同时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成本,提升养殖效率和品质,推动畜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