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,抢抓产业发展新机遇,以“数”谋城、乘“数”发展、借“数”赋能,集成构建从顶层到底层、从数据到应用、从政府到企业的全周期数实融合闭环发展模式,全力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高地。
走进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一排排自动化生产机器正有条不紊地对产品进行加工、检测、打包。作为玻璃深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,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,利用5G+智能制造技术,以智能厨电二分厂试点建设5G+智能工厂,打造具有业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平台,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,降低营运成本。
企业生产车间
“借助5G和智能制造技术,我们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”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肖燕的话中满是自豪。智能化改造大大地提高了研发能力,通过智能化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,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%,研发费用降低10%,在降本增效的同时,系统完整的工作流程也降低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。
肖燕说:“研发、生产、检测、工艺等关联质量的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,使产品质量得以全面提高,自试运行以来分厂综合成品率提高7.2%。通过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状况和生产进度,可精准预测生产周期,订单按时交付率达到100%。”
宿豫区的“智改数转”并不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技术改造上。在更广泛的产业链条中,这一策略正悄然引发变革。通过建立智能工厂、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宿豫区正全面提升其产业结构的智能化水平,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。
“数字化给我们的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,区内中小企业逐步走上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发展之路。”在新闻宣传一号线新闻发布会上,宿豫区工信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张达说。他指出,通过智能化改造,宿豫区的企业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,还能优化资源配置,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,这对于推动宿豫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。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、人才是第一资源。宿豫区在“智改数转”过程中,面向前沿领域早布局、早谋划,夯实人才培育基础,注重技术创新。“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。”张达表示,宿豫区通过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关系,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,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。
同时,宿豫区还积极搭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,鼓励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,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。通过这种开放合作的方式,宿豫区的企业不仅能共享资源,还能在相互学习中共同成长,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升级和发展。
面向未来,宿豫区将继续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模式、新路径。通过加大投入、创新驱动,宿豫区将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的潜力,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。
来源:央广网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文章、图片等信息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,仅用于学术分享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做删除处理!